近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印发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的通知》(国办秘函〔2019〕19号)要求,各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开展了2022年第三季度全省政府网站与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检查工作并陆续在其官网上发布了情况通报。智政科技结合2021年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估中省级政府的排名情况,调研了部分省政府2022年第三季度的政府网站与政府系统政务新媒体检查情况,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调研省份 | 网站数 | ||||
二、共同存在的问题
(一)网站
1.没有100%合格的省份。抽查的省份均存在不合格单位,即被单项否决的单位。
2.内容保障有待加强。很多单位被单否的主要原因为“栏目超2周未更新”和“空白栏目”。还有的政府网站存在栏目缺乏系统规划、内容保障质量差、多为转载、办事指南含混不清、网民使用体验差等情况。
3.网站建设管理有待加强。一是有的省份网站功能有待完善,例如“全省通办”、“一号登陆”未实现全省覆盖;二是规范性不足,例如部分网站头部标识区网站名称与在全国政府网站信息报送系统中填写的网站名称、主办单位等不一致;三是责任落实未真正到位,个别单位对日常检查通报的问题重视不够,甚至有的单位第二季度检查存在的问题遗留到第三季度检查时仍未整改。
4.协同联动有待加强。部分单位对国办、省办重要信息转载不及时、转发力度不够、存在漏发甚至不转发的现象,未能发挥政府网站系统“矩阵”效应。
5.网站安全有待加强。一是部分单位网站存在错链、外链被篡改、第三方系统接口安全漏洞等问题;二是部分单位网站存在敏感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二)新媒体
1.运维管理不规范。一是单位微信微博已经注销但未在全国政务新媒体信息报送系统里变更状态;二是单位微信微博在全国政务新媒体信息报送系统中备案的账号名称与实际名称不符;三是存在擅自开设、待批先建以及未及时纳入管理平台统一管理等问题。
2.运维管理不专业。部分运维人员对新媒体传播规律不了解、不熟悉,不善于发挥新媒体回应群众关切的作用,有的甚至存在把协同转发内容标注为原创进行发布,严重影响了重点信息的广泛传播。
3.账号管理不闭环。监测发现仍存在少量账号因机构撤并,无人管理;部分账号注销或运维人员变化后未及时在政务新媒体管理平台更新备案信息;还有一些账号虽然已发布停更公告,但因无法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有效沟通,未实际注销,存在监管“盲区”。
4.新媒体内容不实用。一是不少单位培育发展优质政务新媒体账号力度不够,仅止步于解决账号内容不更新等基础问题,缺乏原创内容,传播力影响力有限;二是部分微信公众号链接显示内容错误、移动端适配性较差,惠企便民服务效果打折扣。
三、对第四季度工作建议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实管理责任。
建议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责任制,压实各级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主办主管责任,扎实做好本省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同时,要建立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协同联动机制,多渠道转载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重要信息,积极传播党和政府声音。
(二)加强内容建设,提升监管水平。
建议各省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本地区本部门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常态化监管工作,持续加大日常巡检力度,坚决杜绝出现严重表述错误、泄露个人隐私、空白栏目、栏目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严格执行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开办(注销)有关要求,切实做到及时报备,信息准确,杜绝未批先开,开而不备的情况。
(三)切实抓好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安全工作。
建议各省、市、县单位要高度重视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安全工作,严格落实信息发布审查、值班值守和日常读网制度,会同网信、公安等部门,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安全加固改造,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做好防攻击、防篡改、防病毒、防瘫痪、防劫持、防泄密等工作,做到发现问题快速协调处置,杜绝出现严重表述错误和有害信息,确保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的安全稳定。
(四)进一步提高网民留言办理时效和质量
建议各单位要安排专人每天及时处理省政府办公厅转办的网民纠错信息,在1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成并逐级审核报送,确保留言办理及时高效。同时,充分发挥“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监督举报平台作用,针对网民留言反映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举一反三,改进网站内容质量,不断提升政府网站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