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实事求是,务实做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考虑到了政策的延续性、阶段性目标也考虑到了当前工作的实际情况。
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用权公开,工作要点聚焦政府机构权力运行过程信息公开的问题。其中,为加强权力配置信息公开,要求各行政机关更新完善权责清单,要求地方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组织编写本级政府行政机关机构职能目录,清单和目录按要求向社会公开。
结合贵州省2020年的政务公开重点任务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建设中要求在2020年10月底前,高质量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体系中提及的工作要点“推进政务公开覆盖行政权力行使全过程、政务服务全流程”,行政权力流程图及权责清单的制作得到进一步明确。同时,制度及规范汇编合集是今年工作量比较大的工作内容之一。
此次,工作要点回应了当前社会各界关心的问题。要求围绕突发事件应对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公开,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疫情信息发布工作,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公开和公共卫生知识普及,增强社会公众特别是应急预案执行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工作要点还强调,严格依法保护各项法定权利,妥善办理涉及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最大限度向申请人提供相关信息。
问题导向,要求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尤其对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收集的个人信息,要严格落实个人信息保护有关规定。公众担心的如疫情相关个人信息如何管理的问题,将获取更多关注和解决方案。
“六稳”“六保”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之一,工作要点聚焦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中的政策发布解读,致力于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明确加大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规模性政策的公开力度,确保政策资金流向、使用公开透明,让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总的来说,今年的工作要点对政务公开职能在社会民生领域的应用,描述得“浓墨重彩”、要求得切实具体,凸显了政务公开在政府工作中的基础性、渗透性、重要性。应该说,近年我国对政务公开的“大小考”、密集出台文件的推动等,促使政务公开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实现更多可能。
对政务公开如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进行了专项要求。明确提出向市场主体全面公开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相应地,也要求加强政策咨询窗口服务,夯实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性工作。同时,明确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及时更新并公开办事方式、办事条件等信息,最大限度实现网络化、透明化办事,将政务公开嵌入政务服务全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经济政策发布解读针对性、精准性,工作要点首次提出注重对基层一线政策执行人员开展政策解读和培训。这刷新了对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认知,经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走样甚至遗漏,部分原因在于执行一环对政策没做到应知必知。工作要点的出台,意味着废止文件在基层执行、上级推出惠民政策迟迟不落实等乱象将逐步清除。
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过去是参照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但这一模式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2019年新修订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参照适用模式改为行政监管模式,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由各自行业主管部门作为行政监管事项来办,提出要求并负责落实。鉴于这项重大制度调整需要2年左右时间才能完成,工作要点做出布置后还将持续推进。
相关部门调研发现,政务公开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工作要点坚持问题导向,对此提出相应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依法确定一名负责同志,履行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人;还要求增强培训针对性、系统性,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列入公务员初任培训必修课。
优化第三方评估,清理规范以行政机关名义参加社会上各类政务公开评估颁奖活动,也是工作要点一项有针对性的要求。一方面认可采纳第三方评估作为推动工作的一种方式,一方面注意防范纠正第三方评估中出现的一些形式主义、不正之风等苗头性问题。
推进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融通、服务融通、应用融通。各级政府在进行政务公开平台和政务新媒体建设时,需要统筹考虑,更多考虑到两者融合建设与发展,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在新媒体端的传播力度和影响力。